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思政视域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研究(2)

来源:教书育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提高体育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了使体育教师在进行育人的意识能够得以加强,需要求教师在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这一核心思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了使体育教师在进行育人的意识能够得以加强,需要求教师在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这一核心思想,尽量避免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一味地对学生传授纯体育知识。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主动承担起德育这一重任,对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中的含义要进行深刻的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学校应对体育部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坚持和发展,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应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加强完善,使教师在课程教学时的态度认真且严谨,同时教师也能给学生建立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为了使体育课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课程,可以邀请广为人知的学术大师走向体育课程讲台,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追求理想信念,可以从多角度对“中国方案”进行讲解,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在体育课堂上的“中国自信心”[6]。为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应创新优化教育模式。为了使教学的质量、效果能够得到提高,需对成绩考核的方式进行改革,使“课程思政”中的“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能随机抽查大学生的考评结果,需制定教学评价质量标准,使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得以完善的建立。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安排监督员,全面考评教师的教学行为,使考评工作在引导和监督教学育人的激励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体育课程育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地到提高。为了使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需对体育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完善体育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合作的机制,构成思想教育工作者与体育课程教师之间进行学科相互支撑互动的局面,有助于双方能在思想认识上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育人的目标方向一致,相互帮扶,携手共进。

(三)强化教学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念和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作为体育活动的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在对学生传授体育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和精神,在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健康精神的培养、人体健康的塑造方面,体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它课程相比较的体育课程,因其具有显著运动的技能,使得区别较明显,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使自身的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锻炼,与此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意志和组织纪律。基于此,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需求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技能,成为体育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使体育课程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使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引导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对体育课程的育人范围进行扩展,推进开放式教学的模式。为使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在体育教学中顺利的推动,要给予学生在教育技术和体育知识的重视,帮助学生对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为突出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以及体育道德等理念,需将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7]。

(四)构建“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制度。为了推进课程制度的改革,应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策略方法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在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的过程中,需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其中,还需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将体育精神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相结合。在体育课程设置上,要将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在体育课程中互相融合贯通,为使体育基础知识课节得到减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需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增加有关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环节,使课堂学习的形式不断丰富,使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四、结语

在大思政视域的背景下,可通过利用体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有效合理地实施课程思政理念,需加快创新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步伐,不断地在课程育人的路径中进行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进行合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途径,对体育育人的计划策略进行不断的改善,在大学体育课程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奠定了我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不断创新大学体育课程,坚守“以德树人”的理念,实现培养德育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全能型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值得进行全面推广。

文章来源:《教书育人》 网址: http://www.jsyrzz.cn/qikandaodu/2021/0617/1076.html

上一篇:宿州教师孙浩的万里援疆路
下一篇:当教师面对不配合型家长

教书育人投稿 | 教书育人编辑部| 教书育人版面费 | 教书育人论文发表 | 教书育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书育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