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做一个自生长的老师

来源:教书育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9 年夏天, 我在珠海谋了一份教职, 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7 月, 我独自拉着行李从成都来到这个滨海小城。 犹记得踏出车门的一瞬间, 生机勃勃的热烈扑面而来……转眼, 三千多

2009 年夏天, 我在珠海谋了一份教职, 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7 月, 我独自拉着行李从成都来到这个滨海小城。 犹记得踏出车门的一瞬间, 生机勃勃的热烈扑面而来……转眼, 三千多个日夜如涤荡不息的海水, 倏忽而逝。

守一方讲台, 与一群青春少年相伴, 教书的日子既不会跌宕起伏, 也没有高光时刻, 似乎乏善可陈。 用 “平淡” 一词来形容, 真是再贴切妥当不过。

但细细咂摸平淡, 其间也有不易觉察的滋味, 也能听见拔节的声响。 从女孩到女人, 从迷茫困惑到主动承担, 从生涩仓皇到随心自适, 更自信、 更勇毅, 那个居住在身体里的灵魂悄然生长。 就如满园春草, 虽不见其长, 却日有所增。

相比于十年前的卑怯, 我更爱此刻拥有自生长能量的自己。

精心雕琢, 不荒废宝贵的自己

每次想起自己入职时上的 “第一课” 都感慨不已。

当时, 我刚入职一个多月。 上级教研部门要到学校调研, 作为新入职的教师, 我的课是首推。 接到通知后, 看着还懵懵懂懂没有一点儿教师模样的我, 同备课组的老师不禁为我捏了一把汗。 趁我不在办公室, 他们竟商量着要给我来一次“变形记”。

师父和我选定好文章后, 便塞给我一堆备课资料, 叮嘱我务必要认真研读教材, 认真备课; 还不忘叮嘱我一句, 别搞砸了, 一定要珍惜亮相的机会。 经过两天的日思夜想, 更多的其实是 “东拼西凑”,我拿出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教学设计给师父看, 心想总算准备停当,可以喘口气了。 哪知真正的历练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两天, 同备课组的老师拉着我去上课。 我在前面讲课,她们拿着本子在后面埋头笔记, 这种被全方位观摩的感觉, 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下课了, 她们将课堂上呈现出的不足逐一记下来,细细讲给我听, 甚至演示给我看。然后再换一个班级上课, 如此往复, 我竟将整个年级的班级上了个遍。 初为人师的我木讷、 生涩、 笨拙, 如同演员, 在讲台上反复NG着自己的脚本。

那时, 同事们真是用心良苦。她们帮我记录下来的问题既有文本解读、 活动设计这一类的大问题,也有用什么样的语调提问和点评这样的小问题, 甚至具体到课堂上站立的角度、 看向学生的眼神、 伸向学生的手势这一类的细节。

当时不甚理解, 觉得课堂上的言谈举止这些无非都是小事, 实在无须这样费心雕琢, 出于对前辈的敬意, 还是一一受教。 但现在回想起来, 却常常感动不已, 非常感谢自己初登讲台的这 “第一课”, 无意间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上底色。

后来, 有一次, 我接到执教《儒林外史》 课前导读课的任务。因为是面向全区的公开课, 我格外精心, 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细读原著, 阅读了大量研究资料, 最后拿出了一份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研员看了教案后, 却说匠心太重, 灵气不足, 顾虑太多, 没有了自己的个性。 她语重心长地告诫我: 做语文老师需要打破桎梏, 充分展现自己的原创力; 不能老师做久了, 就被格式化没了自己的个性。

后来, 那节课我彻底 “任性”了一次, 没有时间限制, 没有课堂形式的桎梏, 随心所欲地带着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原来不一定要墨守成规, 不一定要因循守旧, 不一定要刻意表演, 自由随性才是课堂最好的节奏。 一节不凡的课, 我经受了一次思想震荡。

我真是足够幸运, 有这寻常却又宝贵的两课: 一节课教会我严谨自持, 一节课启迪我释放个性, 不拘一格。 细细想来, 每一天在课堂上的站立, 既可以沦为一场庸常,也可以升华为对自己的一次雕琢,心头对课堂便多了一份敬意; 只有足够精心, 才算不荒废宝贵的自己。

用书写为自己悄悄唱一首歌

说到写文章, 我对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杂志社的编辑心怀感激。

一天午后, 我忽然接到一通陌生电话, 原来, 是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杂志要刊用我的文章。 我激动不已, 原本以为投出的文章早已石沉大海, 哪知竟意外地收到了回音。 对于一个入职不久的老师, 这真是莫大的鼓励。

隔着电话, 杂志社的梁主编先是对文章的内容提了一些修改建议, 末了竟还帮我列出了一些文稿的规范, 诸如字体、 字号、 行距这一类的小问题, 仔细叮嘱我以后投稿前务必把这些小细节做到位。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的提醒, 但在此后的写作中我对这些细节都会格外留心, 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书写习惯。

文章来源:《教书育人》 网址: http://www.jsyrzz.cn/qikandaodu/2021/0525/1048.html

上一篇:基于光学课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

教书育人投稿 | 教书育人编辑部| 教书育人版面费 | 教书育人论文发表 | 教书育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书育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