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魏亚丽:精益求精传匠心

来源:教书育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她耕耘职教一线27年,屡次带领学生斩获全国冠军,创造世界纪录;她既注重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让400多名中职学生成为本科生……印在职教道路上的一串串

她耕耘职教一线27年,屡次带领学生斩获全国冠军,创造世界纪录;她既注重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让400多名中职学生成为本科生……印在职教道路上的一串串足迹,见证着她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1993年,魏亚丽从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与初为人师时的懵懂相比,从教27年的魏亚丽早已成为学校一流专家型教师,荣获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带领学生夺取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金牌,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近日,她又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匠心’和‘传承’。”魏亚丽说。当记忆的指针从27年前开始重演,“匠心”和“传承”就成了魏亚丽辛勤耕耘中职讲坛的关键词和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需要关爱”

在9月初忙碌的开学季,魏亚丽为迎接2020级的850余名春季高考班和“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专业的学生忙前忙后。“教师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就是传承,传承教书育人的初心,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在2019年学校“青蓝工程”新老教师传帮带座谈会上,魏亚丽说,“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传承工匠精神,为年轻教师像金庸先生笔下的侠者风清扬一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20多年的育人经验传授给他们。”

魏亚丽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

已经毕业的学生李真给魏亚丽打电话聊工作生活时,仍然改不了口,和上学时一样,叫她“魏妈妈”。

原来,李真的情况有些特殊,上学时曾有轻度的抑郁症,经常封闭自己,与同学、老师很少交流甚至“零交流”。魏亚丽了解情况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加留心关注李真。然而,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2017年初春的一天,李真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情绪莫名其妙地崩溃,失控后自我伤害,幸亏没有生命危险。魏亚丽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垫付医药费,陪同检查治疗,如母亲般安抚李真的情绪。李真的家长赶到医院后,她也没有离开,继续陪在病床边。

“幸亏当时有‘魏妈妈’的温暖关怀,才把我从那夜的窒息和自我封闭中解救了出来。”李真说。就这样,魏亚丽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与李真谈心,引导她放下戒备,打开心扉,在她的心灵深处种下阳光的种子,直到彻底将李真从抑郁中拉出来。到毕业时,李真走出了阴霾,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如今,李真已是潍坊一家大型商业集团的优秀店长,事业、家庭双丰收,生活幸福。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个母亲。”魏亚丽说,“中职学生处于关键的青春期,离开父母来校求学,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需要倾心关爱、热心帮扶,我既要专心指导学习,还要帮他们排忧解难,让孩子们不仅学习好、技能优,还要健康快乐、阳光自信地成长。”

今年4月15日,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返校,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魏亚丽主动申请留校。“关键时刻,我们就该顶得上、拼得上,师生同心共克时艰。”魏亚丽带领老师们坚守教学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

“像工匠一样切磋琢磨”

“要为学生的成才梦筑基,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成为专业上的行家里手。”魏亚丽直言。为不断提升自己,她积极参加教学业务比赛,先后斩获教学业务比赛省赛一等奖3次、国赛一等奖2次。在魏亚丽指导下,学生们一路过关斩将,近年来获得潍坊市一等奖6次、山东省一等奖3次、国赛一等奖3次、国赛三等奖一次,成绩斐然。一些原本缺乏自信的学生,真正体会到坚持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可以打破很多“不可能”。

作为魏亚丽团队成员之一,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的同事刘月海说,让他印象最深的并非夺金的成绩,而是在魏亚丽带领下,这个团队的付出、得到的磨炼以及每个人身上体现出的工匠精神。

“为了打磨比赛内容,她经常带领团队一起熬夜钻研,不怕苦、不叫累,带动了整个团队展现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是我们真正的‘巾帼英雄’。”刘月海说。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魏亚丽这个团队参加的规格最高、难度最大的教学比赛。整个备赛期间,她都和团队成员一起学习、钻研、训练,学习新技术,苦练基本功。

工作虽然辛苦,但从容微笑一直是魏亚丽身上的标志性符号。“与其畏惧困难,不如微笑面对。真正像个‘工匠’一样去琢磨,就没什么可怕的,没什么做不好的。带着这样的信念,就能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魏亚丽说。

文章来源:《教书育人》 网址: http://www.jsyrzz.cn/zonghexinwen/2020/0915/647.html

上一篇:钟南山院士:教书育人不在口头上,更多在于行
下一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高夯:“希望自己还能被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