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教书育人以育人为中心的论文

来源:教书育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

摘要: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教育活动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一切的学科教学都应该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中心。这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地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怎么做人进行引导。

一、教书育人,育人为上是时代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二类中学,学生整体素质本应较好,但是现在老师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感觉到孩子们的基本素质在逐年下降,大部分的孩子成绩很差、没有学习意愿,再就是行为习惯差,上课根本不听课,要么低声说话,要么睡觉,考试只做选择题,下课躲到厕所抽烟,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叛离心特别强。特别是前两天一个高三学生上外语课时睡觉,老师走上去摇了摇他的头,希望他不要睡觉,该学生站起来就给老师两耳光。事情的发生让老师很气氛、很茫然,无法理解。仔细想来,其实这所有的不良现象的出现,追根求源,就是我们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只重视对学生知识地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做人的引导所导致的。

二、教书育人、育人为上在日常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把育人理念贯彻始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尽管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高中的新课程也已经开始实施,但实际上应试教育的存在是社会需求的必然性,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重智育轻德育”也会普遍存在。

我们已经习惯于只重视知识教学,师生围绕升学指挥棒转,根据中考和高考考纲的要求,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天天忙于让学生练题、忙于给学生讲题,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透彻,把所有的题型都练习到,一切希望就是高考能得到高分。忽略了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育人,教学生为人处世,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才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但这个工作在中学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一般来说,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利用班会或者集中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上的说教,强调学生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没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把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完全分开了。我们必须把应试教育融合到素质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应试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老师必须以自身的优良作风赢得学生的赞赏,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和模仿。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一切的学科教学都应该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中心。一个叫荆清的网络作者在读《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学习体会中写道:“教师的价值不是一台传授知识的机器,更在于传授知识之后,在于你的学生有没有被你感动,感动了多少;它不能只用眼前的、暂时的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而有着长久的、终生的意义”。

我们的老师一般都是完成上课任务之后就走人,缺乏和学生沟通,对学生心理和价值取向、日常生活缺乏关怀的兴趣。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老师只讲课,不沟通,学生认为你不关心他们,也就没有建立感情,师生之间就会很生疏,遇到学生心情不好,就容易冲突。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就不可能把课讲好,更不可能在教书中育人。

如果经常和学生交流,到教室、到学生宿舍和学生聊天,揣摩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深入了解学生,做到与学生在情感的和谐,与交心谈心,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这一定会大大加深和学生的情感联络,学生对你的学科会更感兴趣,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文章来源:《教书育人》 网址: http://www.jsyrzz.cn/zonghexinwen/2020/0715/378.html

上一篇:星太奇:人民教师成了“高危职业”,古老师为
下一篇:邱建杰家庭:潜心教书育人 热心公益事业

教书育人投稿 | 教书育人编辑部| 教书育人版面费 | 教书育人论文发表 | 教书育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书育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